近日,我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王瑞东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党晓宏副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植物科学领域Top期刊)发表了题为“Natural Deterioration Processes of Salix psammophila Sand Barriers in Atmospheric Exposure Section”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采用生物材料结构表征手段,结合物理、力学性能及化学性质等测定方法,探明了沙漠中沙柳沙障大气暴露段的劣化过程和成因。研究发现,沙柳沙障大气暴露段的物理、力学性能及主要化学成分随铺设年限的增加均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和损失,铺设5年和7年是衡量沙柳沙障暴露大气段劣化程度的重要时间节点。沙柳沙障大气暴露段劣化过程主要受到大气水分和紫外线的共同影响,限制了沙柳沙障的使用寿命;木质素是沙柳沙障大气暴露段发生光化降解和光变色的主要成分和根源所在,沙柳沙障的多糖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受光老化影响较小;水分在循环吸湿-解吸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是导致沙柳沙障发生变形、开裂、翘曲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生产实践中沙柳沙障的预处理应用方面,需要从抑制木质素化学反应的角度来控制沙柳沙障的光老化行为,并需要注重铺设沙柳沙障区域因大气湿度环境(水分)的变化引起的干缩开裂现象,可持续性的改善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生态环境。本研究成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气—沙土界面动态过程对沙柳沙障耐蚀性的强化机制”项目资助完成,BETVLCTOR伟德为第一完成单位。